红色故事 第47期 | 红色英雄傅斯年

发布日期:2021-04-30  

傅斯年,山东聊城人,生于1896年,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1950年,傅斯年在台湾省议会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5岁。

图1 傅斯年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进入本科国文门。傅斯年在中国学术界、教育界、政界叱咤风云,是个百年不遇的“天下之奇才”(蒋梦麟语),在北大求学时就是个风云人物,天赋、才华、锋芒已淋漓尽致地展现。胡适称他为“北京大学的最优秀的学生”;邓广铭早在极闭塞僻陋的村塾中读四书五经时,塾师就告知傅是“北京大学最杰出的学生”、“ 黄河流域的第一才子”。

图2 黄河流域的第一才子

傅斯年曾任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代理校长和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任历史语言所所长二十三年,培养了大批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等专门人才,组织出版学术著作70余种,大大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商代历史的研究,取得较高的学术成就,在现代历史学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图3 具有很高的地位

在“五四”前夕,傅斯年和许德珩、周炳琳、罗家伦等人商量,定于5月7日国耻日时,由北大学生在天安门率领一班群众暴动,组织学潮抗议侵犯中国主权、施压政府、唤醒民众、保护母校。但随着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原定于5月7日的“国耻日暴动”时间不得不提前,方式也更文明。

图4 国耻日暴动

5月3日晚,经蔡元培批准,北大学生决议次日联合各校游行,当场公推傅斯年等20个委员负责召集。5月4日上午,北京13所大学在国立法专召开筹备会议,傅斯年又与段锡朋一起被推选为会议主席,同时被推举为游行总指挥。

图5 游行总指挥

5月4日下午,北京3000余学生在天安门集会,打着写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款”、“拒绝签字巴黎和约”等标语的白旗,傅斯年担任队伍的总指挥,高举大旗走在了游行队伍的最前面,身后是浩浩荡荡的学生队伍。

傅斯年逝世后,葬于台湾大学校园,校内设有希腊式纪念亭傅园及“傅钟”,“傅钟”启用后成为台湾大学的象征,每节上下课会钟响21声,因傅斯年曾说过:“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中国青年,因五四而谱写华彩乐章,傅斯年作为五四游行总指挥,以自身高昂的爱国精神受到学生的敬重和许多先生们的青睐,他奔腾于时代浪潮之尖,不仅成为公认的学生中的意见领袖,而且显露出未来学术领袖的精神气质和风范。向前辈致敬!

供稿:王 瑾

审核:赵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