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湖南韶山人,抗美援朝战争烈士,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曾参加苏联卫国战争、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曾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支部副书记。1950年11月,毛岸英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年仅28岁。
图1 烈士照片
在那段动荡的日子里,岸英从小就随着父母四处奔波。毛泽东曾感慨地说:“为了革命事业,这些孩子从小就吃百家饭,行万里路!”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组织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在流落街头的日子里,毛岸英兄弟睡在马路边,靠着给人推黄包车和拖地板赚钱,曾经从垃圾箱里翻找破烂,而失去幺弟成为他无法释怀的痛苦。
图2 烈士家庭照片
1936年,毛岸英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后来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遵照父亲“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曾任北京机械总厂党支部副书记。他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群众打成一片。
图3 烈士及其父亲照片
1950年10月,新婚不久的他主动请求参加抗美援朝战斗。11月25日上午,美空军轰炸机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个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年仅28岁。毛岸英入朝鲜参战虽然只有短短的34天,他没有作出如同邱少云、罗盛教、黄继光、杨根思那样的英雄壮举,更没有获得任何荣誉称号和纪念奖章。但是,他作为“志愿军的第一人”,其中值得挖掘和品味的东西,在硝烟散去,在今天中国迎来了和平与发展的环境时留给人民的思考,更显出了它的弥足珍贵。
图4 烈士照片
在朝鲜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里,长眠着这位令人敬佩的烈士——毛岸英,他同成千上万劳动人民的儿子一样,永远地留在了那里。几十年访朝的中国人,总是怀着特殊的感情到那里凭吊。毛岸英的光荣牺牲,既体现了领袖与人民的休戚与共,也表现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崇高献身精神。
撰稿:孔易凡
审核: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