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2021级1班教育技术学专业张怡丹同学,成功上岸中国海洋大学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研究生!学海如浩瀚星河,她以智慧为舟,划破知识的迷雾;研途似崎岖山路,她以毅力为杖,踏平重重的坎坷。从教育技术与数学思维的跨界融合,到备考时光里的日夜坚守,初心如磐终致远,笃行不怠启新程。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张怡丹,解锁她的上岸秘籍,见证逐梦之路的无限可能!

图1 张怡丹证件照
姓名:张怡丹
考研院校:中国海洋大学
录取专业:学科教学(数学)专业
1、为什么会选择学科教学(数学)作为考研目标专业呢?
高中时,数学就是我的拿手科目,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有关数学的课程,我仍能够取得优异成绩,并在大三以高分通过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这段经历不仅夯实了我的专业基础,还让我明确了深耕数学教育领域的职业方向。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这些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学科教学(数学)专业不仅契合我的职业理想,更是将学术专长转化为教育实践的理想路径,更激励我在专业领域持续深造。
2、你在考研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考研路上,择校是我面临的最大挑战。基于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我将择校范围圈定在山东省内,并结合自身学科优势,更倾向选择初试专业课以背诵为主的院校。双重条件的限制,让我的选择范围十分有限。
起初,我选定省内一所双非院校并全力备考,不料九月该校突然更换考试书目,复习计划全部被打乱。随后,我迅速调整状态,多方收集信息,综合对比报录比、考试大纲等关键数据,最终锁定专业课契合且学科实力更强的中国海洋大学。
3、备考期间有什么学习小技巧或者提高专注力小方法吗?
在备考过程中,我摸索出一套通过科学规划与正向激励来提升专注力的方法。首先,利用Forest等APP,按自身节奏采用“番茄工作法”,以25分钟专注学习+5分钟休息为周期;接着,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并远离学习区域,减少干扰;最后,在每完成一个学习周期或任务,便给予自己小奖励。这种即时反馈机制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动力。通过将科技工具与自我激励相结合,我有效克服了注意力分散的问题,让备考过程更加高效有序。
4、考研过程中,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在考研的征程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十月报名结束后的冲刺阶段。当时,面对繁重的专业课任务和滞后的复习进度,我倍感焦虑。但我深知,唯有破釜沉舟方能柳暗花明。我迅速调整状态,制定严格计划:专业课二在考前完成五轮深度背诵、积累教育热点、多次进行模拟测试等。考试时,虽然遇到陌生的知识点,但是凭借模拟训练积累的技巧,最终克服难题,取得理想成绩。
5、有没有一些经验教训想要分享给未来要考研的学弟学妹们?
考研路上,我深刻体会到坚定信念与科学规划的重要性,每个考研人都有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潜力。对于计划报考专硕的学弟学妹们而言,专业课的备考宜早不宜迟。由于专硕院校自主命题的特性,考试内容、参考书目差异较大,建议尽早锁定目标专业与院校,投入系统复习。同时,需提前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结合自身需求与院校历年考情,筛选2-3所专业课相近的备选院校,以防目标院校临时调整考试大纲或参考书目时陷入被动。对于选择考学硕的同学而言,英语是关键,学硕对英语要求高,部分有单科线。需要将英语学习贯穿备考全程,从词汇、语法到真题循序渐进,避免因英语短板影响整体成绩。
晨霜不误逐梦者,岁月终馈耕耘香。张怡丹同学以执着为舟楫、以坚韧为罗盘,在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前行。愿每一位志存高远的追光者,都能以她为航标,在漫漫征途上劈波斩浪、一往无前,用无悔拼搏驶向属于自己的浩瀚星河!
撰稿:姜雨涵 陈珂 王瑶倩
审核:张戈瑜 孙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