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林大讲堂(第105期)程波:“影戏论”新解:中国当代电影发展策略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化问题

发布日期:2022-11-29  

为鼓励学生加强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进一步提高其专业素养,11月29日,由学生工作处主办、传媒技术学院承办的聊城大学第105期“羡林大讲堂”以线上形式开展。活动特邀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波作题为《“影戏论”新解:中国当代电影发展策略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化问题》的报告。本次报告会由传媒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郭峰担任主持人,传媒技术学院影视编导与技术系部分教师,全体本科生、研究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图1羡林大讲堂海报

在郭峰对主讲嘉宾进行简单介绍后,报告会正式开始。程波首先围绕“中国当代电影发展策略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化问题”提出三个研讨方向,即站在影戏角度上探讨何为影戏、传统意义上的狭义影戏论、提供研究视角和阅读视角的广义影戏论。

图2 “影戏”新解

图3 程波进行讲解

在第一部分的讲解中,程波以中国及世界电影的起源为出发点,将国内外电影的发展历程进行对比,指出电影与影戏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程波从文化萌芽视角,依次列举岩画、洞穴问题、傀儡戏、戏曲、西洋镜五个实例,引经据典地就影戏的定义和概念进行细致阐述,从文化遗存的角度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何为影戏”。

程波提到,狭义的影戏论实则是中国电影的发生论、本体论。他以《定军山》《歌女红牡丹》等典型戏曲式电影作引,为同学们讲述在发生论和本体论的共同视野下,以戏曲为载体,聚焦电影同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戏曲之间的关系,并着重强调不论是戏中戏还是影中戏,都存在民族特色和独立性的需求,而其中的相关性与密切程度更是讨论影戏论的重要现实基础。

在广义影戏论的讲解中,程波瞄准文化的当代化和青年化问题,详细讲解了诗歌的内涵、戏曲的构成、正史的传承等,表达了新主流不仅是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传承也不只能是宣传式、填鸭式、口号式的,鼓励同学们要努力做到与时俱进,更加贴近当代人的生活和习惯,才能更好的传承优秀文化。

图4 同学认真观看

程波从宋元杂剧的结构视点、题材媒介、自身价值三方面剖析讲解了其对中国当代电影发展的理论、实践方面的借鉴和支撑,进一步证明反思视角之下带着创作动机向传统文化寻找理论和实践之旅的观点,他强调,同学们要抓住三需要、立足三基础、用好三途径、把握三延伸,在充分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希望中国影视更有骨血,更加具有中国独特的民族性。

最后,程波以一首七律诗歌与在场师生共勉,希望同学们把握文化传承、尊重传统文化,实现影视发展与自身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

此次报告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前沿,有利于拓宽学生理论视野、加强相关知识储备,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当代影视行业发展方向以及传统文化当代化策略中的创新与融合方式,对学院影视编导与技术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牛恒鑫 张欣悦 杜薇 姜雨涵

审核: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