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业背景
2008年,我怀揣大学梦想,考入了聊城大学。作为一名普通艺考生考,除了艺考这个高考的捷径走向广播电视专业,也是受到电视和网络的影响深远的一代,从小和电视结下不解之缘,小学、初中、高中分别在班级里担任电教管理员或计算机课代表,自己对影像这门综合艺术的真正接触是从大学开始的。
上大学后,自己开始了探索社会的旅程,参加了学校各类社团和学生会工作,特别是在学校大学生创新工作室,通过和专业老师的接触学习以及学院高年级同学的作品观摩交流,对专业的深度和应用有了新的认知,在实践中,特别是接触到一些商业影像项目,从自己专业入手,发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2008-2009年,作为地方综合类大学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本专业依靠专业技能从业的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数本专业的学生都选择了跨专业就业或者考公务员和研究生继续深造。由于有了创新实验室的基础,在学校经常做影视传媒项目的同学也经常会讨论如何就业或者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的问题。通过社会调查,我们得出一些结论。
从电影产业看,北电、中传、中戏一流专业的学院派是电影行业的主力军;常年从事电影剧组工作的从业者大多为非科班毕业,但是经验丰富;电影行业呈现头部力量十分强,而中部和基层从业者的盈利能力薄弱的现状。
从广播电视行业看,电视台裙带关系严重,人才入口较窄;大的传媒公司从一流院校选人较多;小的传媒公司竞争激烈且技术水平薄弱
从技术发展看,中国刚刚启动从标清到高清的电视技术整体升级,互联网的发展门户网站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影视制作技术和国外差距较大,中国高等教育编导类专业学生激增,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结合我们的调研和总结,我们由于受到学校电视技术升级带来的技术优势,可以产出较为市场认可的作品,且有就专业业方向意向一部分同学需要找到将来面对就业的刚需,所以创业成为了不二选择。
二、创业历程
在创业前期,我们从项目可行性做了很多尝试,最早受到“分众传媒”的启发,结合自己的学生身份和在校创业的物理环境,发现学校拥有官方的电视台,但是内容服务对象为老师,对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较少,所以结合分众的模式,尝试在宿舍区域建立针对宿舍区域的电子屏幕,在学生生活区竖立电子大屏,制作学生方向的内容收取周免商家广告费的方式来盈利。考察了西南大学《听说很好看》栏目和鲁东大学的宿舍电子屏的成功案例,但是由于缺少资金以及缺少和针对宣传监管方面的措施,放弃了项目。第二次尝试,是分析地方电视台承接地方商业活动直录播的市场存在巨大潜力,一方面高清设备并未普及,另一方面地方从业者无法满足商家对高质量活动记录的需求,所以从这个突破口去开始筹划项目。经过尝试,高清设备的资金投入成本过高,最终导致项目没有开始。
结合学生创业的实际,我们重新梳理自己的优势,人力成本和技术专业程度高于市场现状是我们的绝对优势,所以从制作方向入手,确立了“以梦为马、呈现至上”的理念,决定开始成立自己的创业公司。公司的商号“马上”,不仅代表了我们作为传媒类专业要把信息传递给大家的效率,也代表了“马上”创业团队对当下的思考,要及时行动起来,为社会创造价值,传播正能量。
在创业初期团队配置上,全部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有意向从事本专业就业的学生,在技术上得到了保障,创业为了节约成本,选择了自己的宿舍,并得到学院学生会支持,获得用电资格,由于在商业、管理和财务方面的缺失,也遇到了分配和业务来源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业务上的困难,我们开通了自己的网站和微博以及公众号,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发声。在版权意识和商标保护上,在老师的建议下注册了自己的“马上”商标,从根本上保证的产品的合法性。
在2012年,面临毕业,大家在作品的追求上有了新的认识,为了保持团队技术和艺术创作的领先,也致力于项目可以通过事件传播的方式迅速扩大影响力,获取更多用户,团队策划了一部关注“农村题材”的纪实微电影《老枪》,本片的创作锻炼了团队,凝聚了士气,在荣族村微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入围,在万峰林微电影大赛中获得故事片一等奖。通过影片的在商业电影院的首映及在学校的支持下进行公映,获得了地方媒体的大量曝光,也受到山东教育厅官网的报道。
在2012年,毕业前夕,团队开始在校外找到“仓库”租赁办公地点,开始走向社会,也面临一些问题。毕业季,团队部分人员由于自身原因选择了回到原籍工作。公司的业务虽然得到了社会的初步认知,但是还没有拳头产品走向社会。当时,正逢聊城大学需要做一步招生宣传片,经过招标和多次交流,“马上”团队成了不二人选。出于对学校的熟悉和对专业的追求,马上团队在学校宣传部和招生处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七张名片知聊大》这样一部大学整体的招生宣传片,也为和聊大进行深度合作开启了一个契机。之后,团队又完成了聊城大学《@聊大》、《学在聊大奠基人生》、《学在聊大研续精彩》等多部影片,时值2014年聊城大学举办40周年校庆。马上传媒的制作水平也通过几年的锻炼日臻成熟,在40周年校庆之际为聊城大学制作了《崛起鲁西》的校庆献礼纪录片,受到了聊城大学和参加校庆诸多校友的一致好评。其中《七张名片知聊大》、《学在聊大奠基人生》获得“山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伴随和聊大的合作,在区域内,获得了同行和社会客户对公司产片的高度认可,不断拓展业务渠道,与国电集团、中通集团、交运集团、百货大楼、市水产局、法院等国企、社会企业、事业单位、政府产生了诸多合作,也生产了一批优质作品。
由于作品品质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与聊城电视台合作了《旋风车手》栏目,并通过参加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创赢天下》栏目获得“创业先锋”的荣誉称号,并与《创赢天下》第二季栏目合作,为省台创作电视节目,并负责聊城地区海选工作,专门开设了聊城大学电视栏目专场。借助电视台的公信力,不仅美誉了“马上”品牌也让公司获得了稳定的业务来源,让团队更稳定。
2014年,公司总部迁入济南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同年,注册分公司,聊城分公司作为第一家学生创业企业入驻聊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享受到学校免租政策。公司确立了新的发展方向,公司由单一的视频内容制作商向品牌价值传播方案提供商转变。
在不断追求影像品质的路上,公司积极对外交流,2016年,公司拓展训练在西安进行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VR全景”项目,认识到“智能VR”的技术具有前沿性,在整合资源后,与全国最大的全景运营商“720云”签订战略合作。成为720云合伙人企业。通过全景的市场化尝试,制作了“聊城实验小学VR全景”项目,把百年老校,古城状元街小学的全貌通过现代的可视化手段一砖一瓦完整保存下来。在地方党建VR展示应用方面,深度开发了VR全景的实用价值,为社区搭建可视化平台,收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赞誉。此后,公司实验完成了全景视频的商业化应用,并在5G来临前夕,完成了全景视频的直播商用化方案的落地。
在不断拓展业务的同时,马上传媒时刻不忘自己作为传媒人的社会责任,马上传媒和“春雨助学协会”深度合作,多年以来,创作了四部“春雨”系列微电影,并以“助学+首映”的形式开展助学活动,让爱心的力量倍增,让更多社会爱心人士通过影像的力量参与爱心事业,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志愿者活动。2018年“春雨”系列微电影获得中国志愿者大会活动项目铜奖。
为了更好的发挥视听的力量,团队和聊城大学共同制作了《口述聊大》项目,通过“访谈+史实”的方式开启口述历史的系列作品,为亲历共和国教育事业的先行者留下珍贵的影像,受邀参加了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展映,通过展映活动及相关培训,“口述历史”也发展成马上团队的一个“拳头产品”,在滨州医学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青岛大学等多所高校和机构开花结果。
在2018年末,马上传媒确立了为“新中国70周年”这个年度主题,2019年伊始,马上传媒为滨州医学院、聊城大学、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莘县人民医院、平阴县政府的等十几个单位制作了为共和国献礼的十余部作品,多次被“学习强国”、“灯塔在线”及省委组织部等政府官方宣传平台转发。
三、运营情况
山东马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简称马上传媒,是一家从事视频内容制作、推广的传媒影视公司。注册资本300万,拥有注册商标一项,注册网站2个。
马上传媒汇聚了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依托国家传媒类重点大学和各级主流媒体,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电影制作技术为标准,专业专注制作推广企业形象宣传片、微电影、创意广告、纪录片、电视栏目制作与包装等影视服务项目。
2014年马上传媒完成由单一的视频内容制作商向视频媒体系统传播方案提供商的结构性转变。
相信品牌的力量,作为自主创业的先锋,马上传媒将用最新锐的理念和电影艺术制作标准为广大客户提供精准优质的服务。
四、所获奖项
公司被山东电视台评为“创业先锋”。公司策划制作的作品曾获“山东省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青年微电影大赛二等奖、万峰林微电影大赛一等奖、山东消防微电影大赛三等奖,2018年“春雨”系列微电影获得中国志愿者大会活动项目铜奖。
公司多次获得“聊城市精品文化工程”,是山东省会城市经济圈中小企业促进中心签约服务企业、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签约服务单位、聊城大学就业创业人才合作单位、东昌学院创业实践基地。
五、经验体会
一路走来,创业维艰,初创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找到社会需求的空白市场且合适自己的商业模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时刻注意企业现金流,保证企业持续生长;在企业拓展之路上,要不断创新,集成创新,找到企业业务的爆发点和增长点。
最后希望创业者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用统一的价值观和理想带领团队前行,让人性的张力得到释放,让创业者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才是组织的价值。